[案例写作方法]案例写作的“议程设置”

2019.07.01 分享

案例写作的“议程设置”

文|赵子倩


戏剧需要冲突。案例不是戏剧,但也需要冲突。但是,不能为了呈现戏剧效果,就对事实进行扭曲或捏造。真实性是案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。哪怕为了适应某种理论的目的而“生拉硬拽”也是不可取的。



如果读者还认可案例的目的是“决策情境传达”的话,可以试试沿着传播学的“议程设置”观点来看问题。传播学的一种观点认为,这个世界所有的媒介(广义媒介)本没有真实,也无需追求绝对真实(流水账)。大众媒体往往为了保证自己表面上“显得”中立,而特意不去在新闻中添油加醋地表达明显的意见。然而,即使如此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媒体是没有表达态度的。媒体往往通过一种隐蔽的方式——“议程设置”,去筛选他们想要传播的信息,符合自身意图的内容可以传播,不符合的就不能。


试着把这条传播理论应用于案例写作里,既然我们的目标是训练学生的思维,就不能把教师的态度(或分析、视角等)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学生面前,那样太容易了。我们之所以用案例去教学,就是要把经过筛选的信息呈现给学生,让他们根据这些信息做决策,训练他们的思维。这个过程,就是议程设置(Agenda-setting)。


一言以蔽之,好的案例,其实不一定有华丽的词藻、跌宕的冲突,反而是在一开始就筛选了“对”的信息,再把它们有逻辑地编织起来。按照时间顺序、按照职能、主题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法。例如,我们想说的故事是,一家公司过于乐观、盲目扩产,最终市场突然发生了紧缩,公司一蹶不振,走向了破产的边缘。分析内部原因,可能是创始人过于强势,个人的判断失误影响了全局。也可能公司缺乏有效的意见收集和决策机制。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材料支持这个故事呢? 也就是说,我设置了这个“议程”,需要怎样去用血肉去填充骨架呢?


例如,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数据去支持公司一直在进行扩产的“概括性事实”,例如,公司的生产线数量变多、规模成为全国领先等等;我们也可以寻找公司的其他高管对创始人的评价,例如“他不太听得进别人的意见”“会议上只有他在做决定,其他人都在汇报”等等;对于外部环境,可能寻找一些行业数据更为合适,例如,引用某些政策的变化、行业机构的号召、研究机构的判断等等。这些都是案例中的“血肉”。


“骨架”和“血肉”的比喻对于写作而言十分恰当。骨架之间的链接是有逻辑的,血肉对骨架是存在支持和依附关系的。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们再谈从“死线抽象”的视角去分析一些案例写作为何不得要领的原因。


中国工商管理案例中心

集聚商业智慧 推动教学创新